-
规模一年陡降2万亿:多家信托公司收紧股票质押融资
本报记者/陈嘉玲/北京报道
「我们暂缓了股票质押业务,主要是风险不好把控,去年以来也有个别公司的业务暴露风险敞口。」北方地区某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近日向〈中国经营报〉记者透露,受整体经济下行的形势影响,工商企业贷款业务的资质审核和风险管理更加严格,相关融资业务有所收紧。
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获悉,2019年以来,共有54家信托公司开展了448笔股票质押业务,质押股数为374.46亿股,质押日参考市值约为1953.07亿元,质押股份最新参考市值约为3890.12亿元。
事实上,相较前两年,今年信托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业务热度的下降较为明显。数据显示,2018年全年,共有62家信托公司开展了922笔股票质押业务,质押日参考市值约为2462.20亿元;2017年,则有64家信托公司开展1323笔股票质押业务,质押日参考市值约为5803.74亿元。
此外,从信托股票质押的月度业务量来看,年初至今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。
在多家信托公司收紧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同时,业务也面临着转型主动管理的压力,这无疑意味着对风险把控能力的考验也将更大。
从事质押业务的信托公司内部人士提醒,信托公司要认真做好风控基本功,除了基本面外,还要更关注融资方的行业地位、产品销售、存货情况等细节。
本报记者根据Wind统计发现,前三季度信托公司开展股票质押业务的数量分别为142笔、128笔和134笔。而第四季度时间已过半,但Wind数据仅录得44笔信托股票质押业务。
记者注意到,2019年内,多家信托公司的股票质押业务降幅比较大,包括光大信托、华鑫信托、兴业信托、中信信托等前两年业务量相对较大的公司。比如,华鑫信托的股票质押业务由2017年的76笔、2018年的63笔降至今年的13笔;中融信托由2018年的49笔降至今年的16笔。
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小部分地方国资控股信托公司的股票质押业务未降反增,融资方主要系其所在地区的上市民企。对此,有信托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,「这部分新增项目主要是响应纾困民企、服务实体的政策。」
事实上,信托公司曾一度是股票质押业务的「大户」之一。股票质押融资最早仅开展场外业务,银行与信托公司为主要的资金融出方。「2012年至2013年期间,这类业务的发展非常迅速。」东部地区某信托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,「2013年场内股票质押业务开闸后,券商的规模和份额迅速提升。」由于信托公司股票质押的灵活性和融资成本均不占优,因此目前股票质押业务的大头主要在券商机构。
本报记者根据Wind收录的中证登数据获悉,2018年11月是近年来A股股票质押业务由升转降的重要拐点。此前的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,全市场股票质押数量以月均2.35%的速度增长(算术平均)。「去年底以来,金融机构对股票质押业务的态度普遍都更加谨慎。」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还表示。
本报记者通过梳理Wind收录的中证登数据获悉,全场质押存量规模,由2018年8月高峰时的6.6万亿元,下降为目前的4.4万亿元。也就是说,与2018年最高点相比,全市场股票质押规模已下降超过2万亿元。
此外,相关统计还显示,截至2019年11月27日,大股东质押股数5990.42亿股,大股东疑似触及平仓市值为2.26万亿元,较2018年同期的约2.9万亿元有所下降。不过,从数据来看,大股东未平仓市值的堰塞湖压力还在上升,大股东未平仓总市值约为2.16万亿元,2018年10月份该项数据尚未达万亿的规模。
「股市波动,经济下行,工商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项目风险逐渐暴露,种种因素叠加,使得信托公司对股票质押业务表现得更谨慎。」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还表示,除了业务规模下降外,部分信托公司目前已暂缓或暂停这块业务。
「从融资方的角度来看,目前部分紧张的企业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,相较于经济形势好的时候,企业外延式扩张、并购企业的需求也有所下降。」某央企信托公司证券部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,之前股灾、经济下行周期,很多盲目扩张、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出现过控制权易主的情况,这也一定程度上给上市公司大股东敲响了警钟。
实际上,自去年股市波动以来,部分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业务风险逐渐暴露,个别信托公司未能幸免。
「从结果来看,股权质押风险的表现都是公司流动性不足、资金周转承压。」靳毅认为,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好坏对质押风险大小有一定的影响,那些融资渠道狭窄、外部增信薄弱的企业,无法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借款,一旦股价下跌,这些企业最终爆仓或出现偿债风险的可能性较大。
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分析认为,「股票质押业务的风险主要来自:一是股市下行带来的市场风险,目前股票质押风险仍相对较高;二是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经营风险增加,资金链紧张。」记者注意到,从2015年起,股票质押风险已反复被监管、机构和媒体所提示,而当时正是股票质押业务快速增长的时期。
「部分上市公司前几年通过玩噱头、讲故事,披着‘白马股’的外衣,不断加杠杆融资,但实质上企业的质量一般。」上述信托公司证券部负责人表示,当前市场整体趋势是价值回归,之前市场的股票估值偏高是质押业务的主要风险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,2019年3季度末,风险项目规模为4611.36亿元,环比增加32.72%,增长额度达到1136.61亿元,超过千亿元。从风险项目数量来看,第三季度信托风险项目数量为1305个,环比增加18.64%。
不过,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认为,「信托公司的股票质押业务规模不算大,尽管个别项目出现风险事件,但行业的整体风险依然可控。」
「在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出台后,通道业务大幅受限。作为最大资金来源的银行,借助信托通道参与股票质押回购受监管约束。」对于信托股票质押业务的下降,喻智接受采访时分析认为。
目前信托公司开展的股票质押业务分为通道业务和主动管理类业务,前者主要是与银行合作。本报记者在采访调查中也了解到,在资管新规和「去通道」之下,信托公司多层嵌套的通道类业务正逐步退出,信托股票质押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。
但这无疑更加考验信托公司的风险把控能力。
「我们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做得很少,主要是对当前市场环境下的风险不好把握。」南方某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坦言,「做这种业务,首先风控系统要跟得上,但这不是我们擅长的。」据本报记者了解,其所在信托公司今年只做了几单股票质押业务,主要是为其所在地区的重要上市企业纾困。
「风险可控的业务会继续推进,不是’一刀切’地规避或者暂停。但是,对于不符合风控标准的项目,我们也是坚决回避的。」前述证券部负责人表示,金融市场本身的作用就是资源配置,把好的资源配置到一些真正需要资金的优秀企业,通过他们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。
多位受访信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目前业内大部分信托公司提高了质押业务的风控标准,比如目前市场上的质押率大概是3至5折的水平。也就是说,10块钱市值的股票融得3块钱。「具体的质押率、融资成本都是一事一议。如果项目资质差,那么即使质押率再低也不该做。」
本报记者通过多位受访信托业人士了解到,在风险把控方面,信托公司主要关注融资方短期资金周转压力、长期盈利能力及可持续性;外部融资环境、已质押融资的资金去向,以及融资方的重大事项进展以及负面事件等。
「只要认认真真做好基本功课,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发现融资方的异常和潜在风险。」上述证券部负责人进一步表示,除了通过市场公开信息了解融资企业外,还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其行业地位、上下游的议价能力、产品销售情况、库存情况等各种细节。
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,更多粉丝福利()
标签:- 责任编辑:
-
砖头巴士上缴获的成百上千的毒品
2019-12-07 07:03:06 -
批评人士说,慈善基金会资助的“仇恨团体”
2019-12-07 06:55:36 -
我们的桑迪和青少年历史是2019年第二大盈利旅游。
2019-12-07 06:33:11
相关推荐头条
